芯擎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汪凱博士受邀出席了高峰對話,與臺積公司(中國)副總經理陳平博士,新思科技全球技術創新與戰略合作副總裁王秉達,新思科技全球副總裁王小楠博士圍繞AI與大模型等新興技術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及產業生態合作等話題展開深入探討,碰撞思想火花。
Q:
AI和大模型的興起,催生了多元化的落地場景,作為汽車芯片研發的廠商,您如何看待大模型在汽車領域的落地和應用情況?
A:
在汪博士看來,大模型為汽車行業發展帶來許多機遇,可以幫助提升安全性、便利性、高效性和用戶體驗,特別是在自動駕駛領域,大模型在處理復雜情況時的推理、解釋和記憶能力,能夠讓自動駕駛系統像人類一樣通過駕駛經驗和常識的積累,來快速解決問題。
同時,大模型真正落地還存在五大挑戰:算力的巨大需求、數據量、可靠性、追溯性及合規性,只有通過更前瞻性的創新才能迎來汽車行業的“AI時刻”。
隨著智能汽車電子電氣架構發展,域控融合成為必然趨勢。芯擎科技已推出智能座艙、艙泊一體和艙駕一體解決方案,并已開展同車企和生態伙伴的合作,研究大模型在中央計算平臺上的落地和實現。

Q:
低碳化是另一個受關注的話題,從芯片設計角度,如何助力低碳化進程?
A:
從芯片設計角度,先進工藝和高效的計算架構將有助于提高算力和降低功耗,同時需要更先進的EDA工具、更高效的生產制造等,才能打造出更先進的芯片產品。
另外,通過邊緣計算,可以減少需要長距離傳輸的數據量,實現云、邊、端一體化,從而降低整體能耗,例如,可以應用在需要實時數據處理的自動駕駛領域。
Q:
如今,AI和汽車領域都面臨著技術變革的關鍵時刻,您如何看待公司在產業生態構建中的角色和作用?
A:
從產業鏈來看,汪博士認為有垂直產業鏈和水平產業鏈。垂直產業鏈圍繞著半導體設計、 制造和封測三大流程,包括其中的硬件、軟件、中間件等,還需要上游的半導體設備與材料作支撐,以及下游的廣泛應用。下游創新引領的需求增長是整個垂直產業鏈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從水平產業鏈角度,汽車半導體分工明確,需要整合并同步發展。芯擎科技推出的智能座艙主控芯片,需要與其它數字芯片、模擬、傳感、存儲、功率器件的緊密配合。國內汽車產業鏈正處在快速發展時期,把各自領域做到最好,才能交付給客戶一個真正滿足需要的解決方案。
同時,芯片廠商要緊密地與車廠和Tier1、Tier2合作,將生態系統的協同性發揮好,才能促進整個行業的發展和繁榮。汪博士表示:“產品能否盡快走向量產,滿足客戶需要,這是檢驗一個芯片公司和一款產品的最重要的指標。”
Q:
如果今天要做一個“未來值得關注的N大賽道”榜單,您會選擇哪些賽道?能否給新加入半導體行業的開發者們一些建議?
A:
汽車電子是一條不但很長,并且很有寬度的賽道。新能源汽車也是國家重要的基礎性的行業,可以帶動其它產業的發展。隨著電氣化、智能化的發展,車里的元器件會越來越多,包括智能座艙、自動駕駛的高算力芯片,功率器件,傳感器,MCU等,這些都是很大的增長點。同時,這些元器件目前的國產占有率還非常低,因此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另外,AI、5G通信技術也是值得關注的賽道;還有功率半導體,尤其是第三代半導體,都可以在汽車和工業領域高效應用。
無論投身于哪個賽道,汪博士對于職場新人的建議是:首先,要選擇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這樣遇到困難,才會堅持不退縮。第二,如果有機會進入新興行業的頭部公司,年輕人一定要沉得住氣,至少要安心地在一家公司做三年以上,才能真正得到成長。第三,想做的事情要堅持把它做成,不要輕易放棄。第四,做了喜歡的事,堅持下來并做成了,一定要回饋社會,讓自己的奮斗歷程更有價值,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