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CFS 2024第十三屆財經峰會在北京舉行,芯擎科技創始人、董事兼CEO汪凱博士受邀參會并發表主旨演講。本次大會通過盛典的形式致敬中國經濟驅動力,特向汪凱博士頒發“科技創新影響力人物獎”,并授予芯擎科技“2024最具投資價值獎”。

在《高算力中國“芯”助力車廠降本增效》的演講中,汪凱博士講到,汽車芯片國產替代的趨勢已經勢不可擋,但前提是,中國“芯”要有能力提供更好的產品和解決方案,真正參與到國際競爭中,進而引領國際產業的風向。
(汪凱博士在第十三屆財經峰會中演講)
芯擎科技在2018年成立之初,就已經鎖定了7nm作為芯片制程,這在當時是一個大膽的選擇,也是一個重要而正確的判斷—— 7nm工藝節點功耗更低、主頻更高、提升集成度可大幅度節約成本,雖在國內尚屬鳳毛麟角,但已成為國際汽車高算力芯片的主流。2023年,在 TSMC(臺積電)的年度報告中顯示,7nm芯片的收入以及汽車業務增長位列第一。2021年,芯擎科技的國內首款7nm智能座艙芯片“龍鷹一號”創造了國內首次流片即成功的紀錄,一舉打破了被世界大廠壟斷的技術壁壘。2023年,“龍鷹一號“量產首年就突破了20萬片,至今累計出貨40萬片。這樣的速度和成績單,讓芯擎成為年度本土高階智能座艙計算平臺量產的第一名。目前,國內在售的多款主流車型已經搭載了“龍鷹一號”芯片,其中不乏領克06、領克07、領克08、睿藍7等暢銷車型,借助“龍鷹一號“的強大性能,領克08更是得斬獲了“2023年度最流暢車機系統”的稱號。很快,國內首款“艙泊一體”車型銀河E5也將上市。“外界形容‘龍鷹一號’實現量產的速度是光速,但量產不是我們唯一的目標,我們希望為車廠和合作伙伴創造更多價值。“汪凱博士說道。作為目前國內唯一可以與高通智能座艙芯片同臺競技的廠商,以“龍鷹一號”為底座開發的“艙泊行”一體單芯片解決方案,憑借突出的架構和特性,實現了智能座艙、輔助駕駛和自動泊車的高度集成,為汽車智能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也為車廠的降本增效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汪凱博士在演講中介紹到:“降本增效已經成為全球各行業的共同目標,各大車廠也需要高效的解決方案。‘龍鷹一號’的‘艙行泊’一體解決方案不僅通過跨域集成實現了系統成本的降低,還通過為客戶提供全面的參考設計和軟件工具包, 為客戶節省大量開發資源,縮短開發周期,進而降低開發成本。通過創新為客戶創造價值,才是我們追求的可持續的目標。”芯擎在國內率先提出并研發“艙行泊”一體,目前已經與國際頂尖的Tier1開展合作,下個月問世的銀河E5也是首款搭載該技術的車型。汪凱博士透露,芯擎科技的高階自動駕駛芯片AD1000馬上流片,今年內就會交付客戶。AD1000依然采用7nm車規工藝制造,符合AEC-Q100標準,直接對標甚至超越了國際最先進的智駕產品,其架構包括250+ KDMIPS的CPU算力和256 TOPS的NPU算力,通過多芯片協同可實現最高1024 TOPS算力。此前,智能座艙芯片 “龍鷹一號”已經驗證了市場對芯擎的認可,自動駕駛芯片AD1000的推出,將是芯擎的另一個里程碑,這標志著,芯擎正式成為國內唯一能夠覆蓋從智能座艙到自動駕駛高算力芯片的全棧本土供應商。根據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與麥肯錫團隊的聯合研究報告預測,2030年,中國汽車芯片市場規模預計會達到290億美元,年需求量將超過450億顆。今年1月至5月,一汽、東風、長安三家國有汽車企業已經采用了1.32億顆國產汽車芯片,可以預見,國產化替代趨勢將繼續擴大。“國產替代不能僅靠低成本來實現,芯片性能、功耗等硬實力同樣重要。通過芯片技術的創新和落地,才能幫助中國汽車成為世界級別的優勢產業。芯擎正在朝著智能座艙、輔助駕駛、域控制器等多元化的方向發展,為車廠和全球合作伙伴提供更多、更優質的選擇。“汪凱博士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