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智能手機創造的科技佳話歷久彌新,時間不能倒流,歷史卻可以重演,而這一次引領時代的,是銳不可擋的智能網聯汽車。
凝結人類智慧,匯聚先進科技,汽車趨同于一個行走的智能設備,如今,更如同一個移動的服務器,推動這種演進的關鍵是先進企業在車規級芯片領域的不斷超越。
一直以來,高端智能座艙SoC芯片市場由海外廠商主導,隨著我國首款國產車規級7nm智能座艙芯片——芯擎科技的“龍鷹一號”的推出,這種格局將發生徹底轉變。
“龍鷹一號”于2021年12月正式發布,其CPU及GPU算力等對標國際一線產品,性能位列智能座艙SoC第一梯隊。這顆融匯88億晶體管的超大規模SoC芯片實現了國產芯片在汽車高端智能座艙領域的首次突破。
憑借產品的獨創性,芯擎科技受到業界的廣泛認可,近期完成了新一輪融資,成功晉升為車規級芯片領域的獨角獸,估值高達10億美金以上。實現從0到1,芯擎科技僅僅用了3年多的時間,這源于領頭人的獨具慧眼和孜孜以求。
芯擎科技董事兼CEO汪凱博士表示:“創立初期,芯擎科技就將目標鎖定7nm車規級智能座艙芯片,當時國產高端芯片在該領域仍是一片空白。同時,我們在性能上對標國際市場上最先進的產品,而這恰恰是終端用戶的需求,只有做市場真正需要的產品,才能站穩腳跟。”
這家極具潛力初創公司的引路人
汪凱博士是電子科技大學78級校友,并擔任電子科技大學上海校友會副會長。2019年4月,汪凱博士出任芯擎科技董事兼CEO。
翻開汪博士的職業履歷,有著令人印象深刻的顯赫過往。在加盟芯擎科技之前,汪凱博士曾任華芯通半導體CEO,SanDisk全球銷售副總裁兼亞太區總裁,Freescale全球銷售和市場副總裁兼亞太區總經理。早于加盟Freescale,汪凱博士曾任Broadcom大中華區總經理,UTStarcom研發工程副總裁和ST意法半導體寬帶終端事業部總經理。
汪凱博士曾榮獲2020中國年度經濟人物、2020年金輯獎年度影響力人物和2013十大經濟新聞人物等殊榮。同時,汪凱博士帶領團隊,近年來獲得了諸多來自業界的獎項,包括2022中國汽車新供應鏈百強獎、2021年度智能座艙芯片供應商金球獎、2020中國最具投資價值品牌獎等等。
此外,汪博士曾在多個國內外學術團體任職,包括曾受邀成為電子科技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客座教授,以及被華東理工大學聘為客座教授,在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任專家評委等,他的主要社會職務還包括:電子科技大學“創業導師”,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理事,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北京集成電路尖端芯片投資決策委員會成員等等。
汪博士擁有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
攻堅7nm芯片搶占國產高端汽車芯片制高點
從算力和功耗角度看,7nm制程是高算力車規級芯片的必然趨勢,能為車機帶來平滑流暢體驗,使車機性能達到手機水準。當前,包括眾多造車新勢力在內的主流車企,正將目光轉向高算力的智能座艙芯片。
在車規級智能座艙芯片領域,7nm工藝制程代表了目前行業的領先水平。但選擇7nm,意味著需要克服研發、設計、流片等諸多困難,包括芯片架構、工藝節點、帶寬、存儲等方面的問題。一同入局的競爭者非常多,但大部分廠商選擇16nm或28nm的工藝制程。
“相較于消費級和工業級芯片,車規級有自身的難點。公司從成立之初,就決定不做‘搬磚式’產品,因為即便做出來,創造的價值也不高。”芯擎科技作為一家初創公司,站在更高的起點。對于當初的選擇,汪博士仍記憶猶新。“芯片國產化不能只取代傳統車規芯片,還要驅動市場需求,做真正滿足產業升級的產品。”
“龍鷹一號”作為一款7nm工藝車規級高算力多核異構智能座艙芯片,由芯擎科技300多位工程師歷時兩年多時間研發成功,并創造了國內團隊在7nm制程車規級超大規模SoC首次流片即成功的紀錄。
技術底蘊深厚的研發團隊
高算力和研發設計挑戰,對團隊提出更高要求,如何真正地去組建一支有實力的團隊,是創業的第一步。
團隊核心成員在加入芯擎科技之前,已在華芯通半導體有過四年的高端服務器芯片設計經驗,當時研發的是國內最復雜的服務器芯片之一。另外,在產品定義和設計、市場和技術支持、質量管理和生產制造等方面,芯擎科技都有很強的團隊支撐。這樣一支具有扎實的研發背景和經驗的隊伍,使公司具備了向高端車規級芯片進軍的魄力。
汪博士強調:“做芯片,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如果之前沒有做過設計研發或市場開拓,單獨組建一支隊伍開發產品,其實是一件很難的事。對于芯擎科技來說,能夠在兩年多時間流片成功并迅速走向量產,與團隊的經驗積累有很大關系。”
全流程閉環協作加速產品創新和落地
除了自研的核心算法和IP,芯擎科技還與生態合作伙伴共同開發項目,從需求定義、車載系統設計,到集成測試,形成從產品定義到市場應用的閉環模式,發揮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效應,促使“龍鷹一號”快速且順利地走向量產。
賦能智能座艙應用,“龍鷹一號”具備哪些優異特性?
“龍鷹一號”的運算能力和協同匹配能力,能增強車機的穩定性和操控性,提高響應速度,并支持一機多屏、多系統,提供游戲、系統瞬間啟動、智能導航功能、視頻播放、智能語音通話等功能。“龍鷹一號”在定點車型上表現出卓越性能,包括智能座艙的多功能平滑操作和全方位人機交互,以及多屏幕多媒體體驗,并全面支持輔助駕駛等功能。
同時,“龍鷹一號”對于建立更穩固和安全的國內汽車芯片產業鏈將發揮重要作用。產品滿足功能安全要求,并且內置了符合國密算法的信息安全引擎,為汽車的信息安全保駕護航。
聯袂產業資本加強布局與產業鏈共生共長
近期,芯擎科技順利完成又一輪融資。在短短一年時間中,芯擎科技密集獲得來自多元化投資人的持續認可和支持,表明其產品競爭力和商業化能力得到市場和客戶的充分肯定,獲得產業界以及資本界的廣泛認可。
今年7月,芯擎科技宣布完成近十億元A輪融資,由紅杉中國領投,東軟資本、博世旗下博原資本、中芯聚源等跟投。融資資金計劃用于現有產品的批量供貨以及車規級、高算力車載芯片下一階段的研發和部署。
早在3月,芯擎科技已獲得來自一汽集團的戰略投資。
背靠吉利、一汽等產業股東和戰略投資方,芯擎科技在產品研發和商業化上具備天然優勢。
目前“龍鷹一號”在量產車型的測試和驗證各項工作已陸續完成,即將在今年年底實現量產,搭載“龍鷹一號”的新車將在2023年中期進入市場面向廣大用戶銷售,今后會更多搭載該芯片的國產品牌車落地。
“芯擎還將為客戶提供貼身服務,我們已準備好參考設計平臺,降低客戶化設計難度,方便開發,支持客戶快速驗證和實現量產。”汪凱博士說。
下一步,芯擎科技將加速布局車規級高端處理器市場。通過智能座艙芯片、自動駕駛芯片、車載中央處理器芯片多條產品線,覆蓋智能汽車應用全場景,包括L2+至L5級別的自動駕駛系統。公司下一代產品研發工作已展開,明年陸續還將有多款新品進行流片面市。
成功的起點,早年的求學和創業經歷
1978 年,汪博士當年只有 15 歲就考入電子科技大學,大學時期學習成績突出并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畢業后,汪博士去了科研所,在工作中翻譯了大量外文科技文獻,從中看到了中美在高科技領域的差距。于是他決定出國深造。八十年代中期,汪博士成為改革開放以后早期的一批出國留學的中國學生,來到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并拿到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
九十年代初期,汪博士開始在美國創業,做集成電路產品的研發。回顧這段創業的生涯,汪博士覺得雖然艱辛,但隨著公司的上市及發展,收獲也是巨大的。在美國創業,研發速度快、成本高,同時,汪博士也發現一個現象,當產品在客戶那里碰到問題時,銷售部門總是覺得產品設計有問題,而設計部門認為銷售沒有了解清楚用戶的使用需求和環境等,雙方總是分歧很大。
正是這一發現,促使汪博士從專注研發轉向市場開發和產品管理的工作,并去歐洲加入了當時大名鼎鼎的阿爾卡特公司,成為ADSL 事業部總經理。在這段職業生涯中,汪博士掌管的團隊,成員來自不同國家和文化背景,因此鍛煉了如何打造團隊向心力。當時阿爾卡特半導體的ADSL芯片產品占領了全球80%以上市場份額。由于業績出色,阿爾卡特半導體ADSL事業部后被ST意法半導體收購,收購之后,汪博士繼續擔任事業部總經理職位。
從外企海歸到中國芯片產業騰飛的親歷者
早在1999年, 汪凱博士作為美國硅谷博士企業代表團的一員,第一批到國內與政府和專家分享二十一世紀科技展望。隨后的第二批還包括了李彥宏,鄧中翰,武平等杰出團員。這段經歷,極大地激發了汪博士回到中國的愿望。
汪博士于2003年回到中國,從UT斯達康研發工程副總裁,到博通Broadcom大中華區總經理,后來于2007年加盟飛思卡爾半導體,作為公司副總裁及亞太區總裁,掌管亞太區業務。在飛思卡爾半導體深耕近十載,汪博士帶領團隊取得驕人的業績,銷售額達到當年很多業內人士認為不可能的10億美金。這段經歷是汪凱博士基于全球化的職業經歷,跨地域和多文化融合背景,對于管理外資公司在中國業務的成功見證,由此獲得了“2014年度跨國公司在中國30周年特刊封面人物”獎。
隨著中國本土需求的增長和本土半導體公司成長帶來的機遇,汪博士于2016年帶領團隊成立華芯通半導體,用激情與汗水開創服務器CPU芯片的未來。當年,Intel在全球服務器芯片市場的占有率達到97%,而ARM陣營還比較弱小。汪博士認為,需要推動ARM陣營的相關芯片企業向前發展,打破Intel一家獨大的局面,這不僅對中國,對全球的服務器芯片產業都具有重要意義。汪博士帶領團隊迎難而上,在研發上攻堅克難,打破壁壘,并開創了ARM陣營企業的合作機制,建設起一個完整而具規模的生態系統,推動基于ARM核心的服務器芯片在行業內真正占有一席之地。
極具人格魅力的領導者成就中國創業公司
汪凱博士一貫以極具個人魅力的領導方式,帶動和影響著團隊的精英人才。芯片行業的發展,必須從技術、戰略和人才的層面去思考,以技術賦能企業運營為起點,以戰略重塑商業模式為核心,以人才打造組織能力為根本,實現這三個方面的有機結合。
科技為先導,人才是核心— 這也是汪博士創辦芯擎科技時提出的愿景和企業價值觀。科技公司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2019年,在公司創建初期,汪博士就推行高質量的人才建設體系,并讓其成為支撐芯擎科技創新的基礎。汪博士在芯擎科技內部致力于創造充滿活力的工作環境并激發員工更好實現自我價值。
芯擎科技在初創期需要大量復合型人才,從前端研發到生產管理,從產品市場到運營后端,從人力資源到財務融資,都要快速組建。在汪博士的個人影響力帶動下,公司組建了一支高學歷的員工隊伍,約72%以上為碩士或博士學歷,畢業于清華、北大、復旦、電子科大,交大等著名院校;其中工作經驗豐富的人員占員工總數的80%以上,大多數技術人員曾就職于英特爾、高通、博通、Nvidia、IBM、AMD、飛思卡爾/恩智浦、海思、展銳等國內外一流半導體企業。芯擎整個團隊的平均年齡在35歲左右,正處于年富力強階段,正是他們構成了未來發展的強韌基石。
作為創業公司,需要大家都有同樣的信心和信念去做一件事情。汪博士在管理理念上提出了“三心四力”的要素和方針。
其中的關鍵詞就是決心、信心和耐心。第一,要下定決心做成這件事;第二,要對成功有信心,信心是對能力的一種肯定,其根源來自于自身過硬的本領和素質的鍛造;第三,要有耐心,腳踏大地,方可仰望星空,只有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才能建立完整的半導體體系,支撐整個產業的發展。
同時,汪博士強調領導力、凝聚力、執行力和戰斗力。從管理層到員工,大家的信念擰作一股繩,遇到困難時,團隊才能齊心合力、愈加強韌,團隊中的每一個人才能最大程度發揮自己的才能,迎接一個又一個的挑戰。
踔厲奮發,打造高端“中國芯”
“我們將持續深耕智能汽車高端處理器領域,不斷吸收和培養國際尖端人才,加強核心技術的創新能力,把科技命脈掌握在自己手中。”汪凱博士對提高車載芯片的國產化率充滿信心,并用他始終如一的、對這個行業的激情和熱愛,影響和鼓舞著團隊中的每一個人,特別是年輕的生力軍。
莫道前途無艱險,越是艱險越向前。未來,芯擎科技將凝聚團隊力量,做創新的踐行者,堅守初心、全情投入,加快高端“中國芯”的上車應用,力爭成為驅動中國汽車智能化發展的中堅力量。